團隊簡介
TAI身體劇場2012年由太魯閣族原住民藝術家瓦旦督喜創立,成員多來自台灣各族群青年,在花蓮市農兵橋下搭設的鐵皮屋作為「工寮」排練場,實驗探索原住民新的身體語彙。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是藝術總監瓦旦對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凝望與反思:「除了傳統祭儀或觀光化表演,原住民樂舞還有新的可能嗎?」他花了兩年時間田野研究,找出腳與土地的關係,記錄下六十多式「腳譜」,再透過每一次的創作解構、重組,產生新的身體與舞蹈形式。
TAI身體劇場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當代原住民處境與環境衝突等議題。作品《身吟‧男歌X女歌》受邀參與印尼日惹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久酒之香》受邀印度新德里國際藝術節演出,《橋下那個跳舞》入圍2016台新藝術獎,與法國音樂家羅蘭.奧澤(Roland Auzet)共同創作的作品《尋‧山裡的祖居所》更榮獲2018年PULIMA藝術獎首獎。藝術總監 瓦旦・督喜
Watan・Tusi
「TAI 身體劇場」創辦人,前原舞者團長。2012年創辦「TAI 身體劇場」,早期原住民族的生活與大自然相當密切,而原住民族的傳統樂舞祭儀即反應著與大自然的關係,保存著祖先對自然大地的身體記憶,而藉由學習傳統樂舞,承襲了祖先的智慧及身體記憶。
TAI 身體劇場一直以傳統祭儀歌舞做為團員們的肢體基礎訓練,從 tai(看)與腳譜(乃 TAI 身體劇場發展出的獨特舞蹈),再以此基礎發展身體動作。團員藉由學習傳統樂舞認識自己的身體,在傳承傳統樂舞祭儀的同時更企圖以肢體發展出現代社會原住民自己的肢體表演。共同創作 朱以新
Ising Suaiyung
國立東華大學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舞者與專案經理、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任師資。創作經歷有TAI身體劇場《月球上的織流》、《深林》、《夠帶種藝術季》、《消身匿跡》、《火車時刻表》、《走光的身體》。曾與臺灣國樂團合作,擔任《Mauliyav在哪裡》編劇,也是2020年《我們都是原舞者》特展策展人。
夥伴們
舞者
Qaulai・Tjivuljavus
奧萊・吉芙菈芙斯
舞者
Piya Talalima
李偉雄
舞者
Ansyang.Makakazuwan
林源祥
舞者
lrimilrimi Kupangasane
巴鵬偉